第四天:继续发扬右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研第四天,西线调研队继续在右玉县调研,上午与档案局领导进行座谈。座谈持续了半个小时,档案局工作人员针对馆内保存的1945年以来的各种资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富有当地特色的林权证便是其中之一,不过由于尚未解密,还不能公开使用。
杨永康和刘伟国老师与档案局局长座谈
随后,档案局领导陪同杨永康、刘伟国老师阅览了部分档案文件。
在队员们将要离开档案局的时候,同楼办公的右玉县信访局马局长匆匆赶来与大家见面。并自我介绍说:咱们都是同学,我也是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见到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真的很激动,很亲切。交流后才知道,马学长和桑旭丽书记是大学同学。队员们热情的邀请马学长与大家合影留念。随后前往威远镇。
马学长和队员们合影
威远镇现存两个堡:威坪堡与威远堡。队员们首先前往威坪堡,下车便遇到了正在村口纳凉的村民张大爷。张大爷今年81岁,身体十分硬朗,面对队员们的镜头与提问丝毫没有怯场,对答如流。据张大爷介绍:随着近些年城市经济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也就大多选择了在城市就业,回村的也就少了。目前村里有百十来户,五百多人口。村里贫困户较多,主要靠低保生活。同时也种植胡麻,大豆等作物,自给自足。近些年,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村民们也种植树苗以作经济来源。当刘伟国老师向张大爷询问村中是否有庙宇遗存时,张大爷面露惋惜:以前村里有20多座庙,现在都没了。
刘伟国老师和同学们在与张大爷交流
调研过程中,调研队中闯进了“不速之客”,一头小毛驴紧紧地跟着调研队不肯离开。随行的程主任介绍道:这是咱们右玉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每个贫困户都可以领到一头驴饲养,定期县里会派人来收阿胶。队员们纷纷对右玉县的政策赞叹不已。
与调研队依依不舍的小毛驴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在参观威坪堡时,偶然发现了几间破败的小院。当年的居住者掏空了部分威坪堡的城墙,建造了几间可以容身的窑洞。杨永康老师和刘伟国老师率领着部分队员们钻进了窑洞,观察内部结构和对城墙的破坏情况。
小院遗存和建在城墙体内的窑洞
在观察过程中,队员们无意中发现了1969年人民公社时期的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活期储蓄存款折。上面盖有右玉县沧河人民公社威坪堡信用社的公章。证书的主人属于王濯,根据证上内容分析,王濯应该是村里的会计,记录了村里大大小小的支出。杨永康老师:这是研究该村经济状况的有力证据,大家带回学院好好研究。
在废弃窑洞中发现的存折
中午时分,调研队来到威远堡,登上城墙远眺。威远堡目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城墙被沙土覆盖,西城墙及瓮城已经成了当地居民的采沙场。当队员们沿着西城墙前进时,意外的发现一块横卧的道光年间的碑刻。杨永康老师上前认真地进行了研读。显然仅阅读一面的碑刻是不全面的。杨老师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抬起石碑,在大家的努力下,队员们成功地将碑刻翻了过来。大家欢呼雀跃。
杨永康老师和队员们齐心协力掀起横卧石碑
午饭后简单休整,队员们来到小南山森林公园,登上山顶,眺望右玉及其县城,右玉县近70年以来的绿化成果尽收眼底,队员们在感叹“右玉精神”时,程主任在右玉植树造林纪念碑前,饱含深情的讲道: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州换绿洲。这首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山西考察时情之所感,有感于右玉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将昔日沙丘荒山改造为今日塞上绿洲的事迹,因而赋诗盛赞“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更三提“右玉精神”,即: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刘伟国老师在一旁再次强调道:虽然咱们的右玉调研将要结束,但大家一定要在这两天的调研过程中领悟右玉精神,学习右玉精神,在生活与学习中弘扬右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就在我们肩上。
调研队在小南山“右玉精神”纪念碑前合影
最后,队员们三五成群,爬上牛心山,拜访了道观里的道长。道长给同学们介绍这个牛心山是一座死活山,以前植被覆盖率低,光秃秃的。不过如今,经过右玉全县人民的改造,这里已经绿树成荫,登高远眺颇为壮观。“前面冬天,一只狍子还跑到我的道观里来了哩”,道长笑着说道。队员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右玉精神的伟大。
调研队在牛心山,远处是牛心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