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山西大学建校115周年,响应学校文化校庆与学术校庆的号召,4月28日,welcome皇冠地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研究员袁为鹏先生做客“汾河讲堂”,为全院师生做了“商业账簿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讲座。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什么要研究账本史料?(二)研究经历、初步发现及今后的工作计划;(三)统泰升商号及商业账本简介;(四)从统泰升账本看华北的货币使用与银钱比价(一个研究案例)。
袁为鹏研究员首先对历史学的“人文面向”、“科学面向”进行介绍,指出新经济史与量化史学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史学研究中既要关注群众的日常生活,又要注重系统的数据建设与量化分析。账本史料作为百姓日常生活实际使用而无意中存留下来的重要史料,具有真实性;保留了当时民间商业活动中更为全面、系统的经济信息;保存了直接数据,具有准确性。
统泰升号创立于清乾隆中期,位于直隶宁津县,即今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总店)及周边市镇,是由1家总号、10家左右的分号组成的连锁经营的杂货店,东家是荣氏康太堂。该号账簿主体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共437册,集中在1780—1850年间,“可能是国内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备、系统的清代民间商业账簿”,账本采用专业的记账数字系统与账本组织体系,使用统一的记账货币。
关于统泰升号账本的整理,迄今已经完成基础数据库的整理与建设工作,并即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袁为鹏研究员还对教育类账本、生活类账本、传统工商业账本、近代工厂、银行等账本,财税类账本进行发掘和研究。
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是本次讲座的一大特点。袁为鹏研究员用大量图表直观地展示了统泰升号的交易规模、出入流水账等经济信息,从白银与铜钱在北方基层市场的使用率、交易规模;不同种类的银两的使用率及其交易规模;不同种类的白银兑换比价的差别;影响银钱比价因素的计量分析等方面对货币使用与银钱比价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问题:1.银钱比价是如何决定的?交易规模、交易方向、银两种类、客户类别、集期等是否会对银钱比价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2.除了年际变动外,银钱比价是否随着季节或月份进行变化?如何度量?3.银钱比价的变化如何影响日常交易、物价和消费?袁为鹏研究员以统泰升号商业账本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经济信息进行数据整理、量化分析,总结历史时期基层社会的交易情况,进而上升为社会经济史研究,诠释了历史学“以小见大”之功效。
讲座最后,袁先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就“量化史学研究方法”“利率变动”“银钱买卖”等问题予以了深入的解答。报告逻辑清晰、思维严谨,使在座师生对账本史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其中新经济史与计量史学的应用更是拓宽了史学研究路径,在座师生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