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檀教授应邀来welcome皇冠地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许檀教授以“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及其价值”为题,从商人会馆碑刻资料入手,分析了会馆碑刻中所体现的研究价值和研究视角。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以聊城、荆子关、高平寺庄为例子,具体分析了碑刻资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引起在场师生的广泛关注。
许檀教授认为商人会馆碑刻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几个方面:会馆创建、重修的缘起和经过;会馆经费来源、财务管理方式和收支情况;会馆的庆典活动、公益事业和日常管理;会馆的商业活动、行业规范以及内外交涉等。并提出了可从商人集资金额估算城镇的商业规模、从商人商号的地域范围考量其商业城镇的腹地范围、从捐款及会馆抽厘率估算商人经营规模等研究思路,拓展了社会经济史、商业史、城市史等的研究视野。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在对山东聊城展开的个案研究中,许檀教授通过对会馆碑刻资料的深入解读、运用图表对比的方式对聊城的商业规模进行量化分析。许檀教授总结道:嘉道年间是山陕商人实力最强的时期,汇聚聊城的山陕商号至少有三四百家,最多可达八九百家。
在讲述荆子关的研究个案时,许檀教授特别指出了个案选择的典型意义和学术价值,并强调进行实地调查的重要性。荆子关为河南淅川厅所辖,该镇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有“鸡鸣三省”之称。在对商号、商业规模进行研究的同时,许檀教授还为在场师生梳理了经由荆子关的主要货物,进而与施坚雅的理论进行对话。拓展了在场师生在商业城镇研究中的视野。
接着,许檀教授精心选择了与山西地方社会相关的寺庄来进行个案分析。寺庄属山西泽州府高平县,古称“义庄”。通过当地的碑刻资料,许檀教授为我们剖析了该地区从明代的以农业为主到清代以商业为主的一个变化过程。
最后,许檀教授在提问环节与师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再一次强调了碑刻资料、商号的重要性以及碑刻背后所呈现出来的重要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