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栉风沐雨守护千载残垣 砥志研思创建学术高地 ——山西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建设纪实
2022-03-25

长城蜿蜒,古韵悠悠,多少金戈铁马,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深处。古老的长城随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记录着祖先的智慧与血汗,镌刻着华夏大地的历史记忆。

忻州市岢岚县席麻会村村北烽火台航拍图

坐落在黄土高原隆起部分的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屯兵阻敌的天然要地,境内长城遗迹总长度仅次于内蒙古、河北,位居全国第三。山西境内主要分布着战国长城、东汉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宋长城、明朝长城等,是各个时期长城分布最为齐全的省份之一,特别是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这在其他省份是没有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娘子关、平型关、杀虎口等是具有代表性的山西长城地标。山西的长城资源可谓量富质优、得天独厚。

金戈铁马已成往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长城和关隘的军事作用早已成为过去,但岁月的河水并没有冲刷掉它的风采;变迁的世事,亦未能带走它的精神。如何对长城历史文化、长城遗产保护管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研究,已成为山西长城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文旅产业日新月异的当下,山西长城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如何走出守正创新之路?要应对和解决以上种种课题与挑战,无疑需要一个专门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从基础性的田野调查,到创新性、科学性的学术研究,从应用性的规划设计,到政策性的保护管理,为山西长城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成立背景

2017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的精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决策部署,并于2018年制定公布了《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总体规划》。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山西“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给予厚望,进一步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welcome皇冠地址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引导下,我省在三大旅游板块随即展开了一系列项目建设,黄河、长城、太行,包括五台山的专门研究机构的组建也同时提上了日程。

山西大学作为我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具体到长城而言,welcome皇冠地址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1997年,学院考古专业教师参与了《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历代长城”图幅的考证与编制,并制成了第一幅山西长城分布图。2000年至2003年,为编撰《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长城遗址部分,学院考古专业全体教师投入对全省历代长城遗址的调查工作中,报告编写和复查工作一直持续至2006年该书出版。2007年至2011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考古专业再次组织力量投入此项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全面、准确地获取了山西长城的长度、分布、材质类型、建筑方式、形制尺寸、附属设施及它们的保存状况和所处环境等资料,主持编写了《山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和《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目前《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已出版,由于该书资料的科学性、研究的系统性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优秀奖。2019年以来,在山西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学院又投入力量展开对全省烽火台的系统调查。经过二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实践和学术研究积淀,welcome皇冠地址已成为我省长城研究最重要的阵地和力量。

山西大学长城研究的前期成果

经综合考量及反复论证,2020年7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由山西大学牵头,联合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市政府,共同组建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作为专门从事山西长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研究的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二、机构建设

研究院以山西大学、忻州师范学院两校的中国史、考古、旅游管理学科为核心,并通过三个核心学科进一步整合了哲学、文学、地理、生态、艺术、法学、教育、外语、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学科资源,同时联合忻州市中华长城博物馆以及忻州市、大同市、朔州市等地方政府的研究保护力量,共同组成山西长城文化生态研究的骨干团队,形成了校校联合、校地合作、政产学研互动的集群效应。

研究院现设长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长城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长城旅游研究中心、长城数据信息研究中心,并以4个专题研究中心为单位,分别凝聚形成民族融合研究团队、军事边塞研究团队、社会经济史研究团队、文物资源调查团队、文物保护研究团队、旅游规划研究团队、旅游经济研究团队、数据信息系统研究团队、数据信息分析研究团队,以9支团队为基本力量,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专业研究,又相互合作相互联合开展交叉研究。

另外,研究院组织成立由13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制定出台了《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管理办法》等规章,为研究院的高效率运营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组织形式图

三、学术研究

研究院成立伊始,就以各校、各地、各团队的前期积累为基础,启动了基地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首批立项30项,内容广及长城沿线考古资料调查和边堡村镇研究、山西长城志的编撰和学术史的梳理、军事商贸的研究和话语叙事的阐释、长城旅游资源调查和景观意蕴挖掘、遗产廊道构建和机制体制管理、交通基地建设和项目产品创意等等,这些研究项目目前均在有序开展并已产出了一批成果。另外,“山西长城文化生态研究丛书”的出版工作亦在规划落实中。

研究院首批立项课题

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研究成果

四、田野调查

为有效推动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考虑到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养成,研究院于2021年7月组织了“访古迹,谋振兴——2021长城沿线历史文化”田野调查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调查为期7天,共计8名教师、40名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分设长城沿线堡寨与村落、杀虎口与晋商走西口、长城与民族贸易、北朝长城、长城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长城与民族融合、长城价值体系、长城与抗战8个主题,分别组队,调查范围囊括了山西长城分布的几乎全部北边县市。

调研团队在杀虎口

调查形成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表格,包括“村庄概况登记表”“庙宇情况登记表”“传统民居情况登记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登记表”“民间文献情况登记表”“村庄历史文献集成”“村庄人居环境现状情况登记表”等,积累了一批有关山西长城沿线情况的基础数据,撰写了40篇田野调查报告。

偏关县水泉堡与水泉村

与此同时,受山西省文物局委托,由welcome皇冠地址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从2019年9月开展了山西省长城资源的补充调查工作。此项工作是对2007—2010年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再补充,以最大限度将全省所有的长城资源,包括长城墙体、关堡、敌台、烽火台等登记在册。截止2021年底,补充调查200余处,为这些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忻州市五寨县新五王城村村东烽火台航拍图

在大同、朔州、吕梁、阳泉、晋中、临汾、运城等地市的调查工作完成之后,2021年8至9月,调查队继续对忻州市、长治市、晋城市的烽火台等资源进行了调查,累计补查烽火台117座,又取得了一批珍贵的一手资料。

五、学术活动

为做好中华长城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工作,研究院于2021年1月17日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壁画彩塑保护研究院、山西大同大学以及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经过交流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长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丰富,在我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与价值,要充分做好长城文化内涵的展示与研究,真正让长城“活起来”。研究院院长郝平教授指出,中华长城博物馆展陈方案的编制,要充分展示长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充分体现文化品位和学术内涵,同时注意大众普及与宣传教育功能。

中华长城博物馆展陈专题研讨会

2021年11月27日,研究院联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社、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长城论坛: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研究院院长郝平教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主编李大龙教授、《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社主编叶桉教授分别致辞。来自全国近40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物部门、社会团体的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线下和云端会场,围绕长城与中国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长城与中华文明、历代长城修建史、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议题发表了50余篇学术报告。

首届长城论坛: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

研究院将继续瞄准我省长城旅游板块建设和文旅融合事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高精度定位、高标准建设,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长城文化生态科学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平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教育服务平台。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