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八讲):历史时期中国灾荒性移民研究
2023-10-30

2023年10月25日晚7点,welcome皇冠地址主楼河汾讲堂成功举办了“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历史时期中国灾荒性移民研究,主讲人为welcome皇冠地址学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老师,主持人为welcome皇冠地址马巍老师。

安老师在讲座伊始就指出,要理解何谓“灾荒性移民”,需先认识古史典籍中“流民”“浮民”“灾民”等概念。“流民”的概念过于宽泛,不利于研究开展,在使用时要注意加以甄别。“灾荒性移民”具有以下特征:一、“流民”是对户籍管理制度的反动和突破,在户籍制度存在的前提下,所有自发或自愿的迁徙行为都是不合法的。二、关键看移民现象是否由灾荒(自然灾害和饥荒)引起的,饥荒造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多、也是最频繁的灾荒性移民。三、要判定移民是否最终完成了迁徙,在他地定居。研究灾荒性移民,有利于探究灾荒对区域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威胁与破坏、国家政区和基层社会乃至平民百姓如何应对等问题。

在第一部分中,安老师对历史时期中的灾荒性移民的典型表现作了分时段概述。从大禹治水起,人类的历史也随着治灾而始。安老师着重强调,自然界有其演化规律,河水漫流本是一种自然状态,所有灾害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只有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认识先民治水的伟业与人类在灾害中挣扎求生的历史意义。先秦的政治变迁与灾害问题关系密切,这一联系也同样在后世王朝中反复上演。从秦汉至宋元,无论乱世或治世,灾害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乱。明以后史料记载愈发详细,灾害的后果也越触目惊心。一部二十四史,几乎无异于一部中国灾荒史;而民国则是最频繁、最严重的一段灾荒史。安老师认为,所谓的王朝更替并不应将一切归结于末代统治者的无能,超越人力范围的灾害也是主因之一;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历史的布景,甚至会成为历史的编剧与演员。

第二部分是对历史时期灾荒性移民频发症结的探讨。早在西汉时,鲍宣就提出了“七亡”之说,足可见古人对灾荒成因的深刻见解。历史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困境主要是由高频率的自然灾害、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不合理的赋役制度与赈灾体系的缺陷导致的。安老师还提出了“田地陷阱”的概念,即灾后田赋减免额度政策的失衡,是导致流民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提问环节,张玮老师就明清灾荒性移民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持久的还是短暂的这一问题与安老师展开了交流讨论,另一位同学则提出了关于灾荒性移民的组织方式及其对迁入迁出地影响的问题。安老师强调,做历史研究时更要从社会基层、历史背景的角度看待问题,而非仅限于自上而下的王朝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历史运行的逻辑所在。

供稿:沈安琪

审核:马巍

Baidu
sogou
Baidu
sogou